田野稻花香,漸知秋實美。
9月23日(農歷秋分)是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這個金秋九月,星城大地的廣袤田野碩果累累,處處“豐”景如畫。這離不開農民們的辛勤勞作,也離不開科技特派員下沉一線,共同“慧”就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精準匹配
“科技特派員”不是隨意派,而是哪里需要人才,就往哪里派人才,哪里需要什么人才,就派什么樣的人才,用“派得準”破解農村科技人才短缺問題。
在雨花區跳馬鎮一處園林苗圃內,不同規格的無刺枸骨苗木冒出了新枝,隨著根部土壤緩緩自然散落,露出了大大小小、錯落別致的根系……
“這是科技特派員指導的提根技術,這種技術能讓苗木靠近地表的根部顯露出來,讓苗木更有價值。”園林負責人龍燕介紹道。
這名科技特派員是湖南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所長李衛東,“園林植物與其他作物不一樣,它不僅前期投入大,在技術上也有獨特講究。”育景園作為全國最大的珍珠紅(無刺枸骨)樹藝景觀園,前期投入大,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在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的引進與研發方面還是短板。
為此,李衛東帶領科技特派員團隊,指導育景園開展水肥一體化建設,推廣應用限根容器育苗技術,公司銷售額提升25%,無刺枸骨的銷售份額占全國市場60%以上。
▲科技特派員李衛東(中)現場指導。
教技術還不夠,科技特派員還得會把關。
“沒想到,養蝦都有這么多學問,謝所長及其科研團隊幫我把了很多關,給予了技術支持,預判了市場風險,讓我少走了彎路……”湖南啟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光明說道。
周光明口中的“謝所長”,是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所長謝仲桂,“我們到基地主要是把好苗種質量關、水質調控關、精準飼養關、病蟲害防治關、品牌營銷關,今年公司將有2萬多斤南美白對蝦出貨。”
為推動科技力量“落地生根”,長沙市堅持以需求為導向,遵循“專業對稱、供需對接、服務對口”原則,推行派駐單位與科技特派員“雙向選擇”機制,讓科技人才在基層一線能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市級每年滾動選派一批科技特派員,帶動區縣(市)精心選派一批,引領活躍在農業農村和基層一線的返鄉創業人才、種植養殖大戶、“田秀才”、“土專家”、“糧參謀”等鄉村人才發揮作用,匯聚汩汩人才活水,凝聚鄉村振興人才合力。
精心培帶
在田間地頭,科技特派員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他們有情懷、有能力、更有科技貢獻力……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肖深根曾在這里現場教學。“移栽前要提前半天澆水,確保移苗時能多帶點土,種苗挖的洞要深點,才能讓根舒展開。”
▲科技特派員肖深根(前排右二)現場指導。
“原來我們村主要種植艾草,效益不高。肖教授來了后,提出了油茶林下套種中藥材,不僅送來了技術,還幫我們聯系中藥材加工企業,促成訂單生產。”五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美輝欣喜地說道。
據悉,肖深根為駐點單位及周邊地區引進玉竹、白芷等中藥材新品種,指導示范推廣1100余畝,經濟價值超過600萬元,并協助湖南淳芝寶藥業有限公司成功申請湖南省首批中醫藥康養旅游基地。
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肖深根只是科技特派員故事中的一個。在廣大科技特派員的帶領下,一個個響當當的地方特色品牌脫穎而出。
▲科技特派員周清華(左)現場指導。
長沙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高級農藝師周清華,從大棚建設、育苗栽培、病害控制、市場定位等進行全程指導,培育“長研青香”等特色品牌,推動辣椒畝均效益達到3萬元。
長沙縣茶葉產業科技特派員團隊,提供全方位、實時高效的技術支撐和科技服務,建設新技術集中應用示范基地1000畝,使茶葉銷售額同比增長10%,全縣茶產業產值占到長沙市50%以上。
▲長沙縣茶葉產業科技特派員團隊。
望城區蔬菜科技特派員團隊在綠地生態農莊實施“早春小果西紅柿+秋延后高密度絲瓜的免耕高效栽培模式”,達到“一早一遲”錯期上市,畝產值達3萬元。
瀏陽市科技特派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袁軍,指導好韻味油茶專業合作社實施“三華新品種+水肥一體化”技術,達到畝產鮮果1529斤高產成效。
寧鄉市科技特派員賀喜圍繞打造“一縣一品”目標,專注做精做強,對灰湯鴨品種遺傳資源申報與保護利用提出多項建設性指導意見。湖南水產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紹明,指導康禾農業建成寧鄉市第一家“池塘內循環流水槽”,進行多種名優魚類高密度養殖。
▲科技特派員李紹明(中)現場指導。
醫衛類科技特派員、長沙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治醫師楊豐帥派駐至長沙縣第一人民醫院,與團隊一起參與手術治療、門診查房、科普宣教等活動,推動基層醫院對常見病診療及實踐水平有新提升。長沙市第四醫院科技特派員團隊前往望城、寧鄉等地開展科技下鄉工作,主要從功能常見病、多發病和重大疾病醫療救治等方面著手,指導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生不斷提高診療技能和服務水平。長沙市口腔醫院李明博士團隊派駐至長沙縣黃花鎮衛生院,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門診制度,提升臨床工作效率,接診量實現翻番,百姓紛紛點贊。
科技特派員一頭連著科技,一頭鏈接生產。近三年來,全市共選派1202名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業企業和合作社623家,開展技術培訓3929場次,培訓農民近10萬人次,培育現代產業領軍人才120名、新型職業農民2424名、鄉村工匠974名,引進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734項,幫助派駐單位增收近10億元,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精細服務
如果說一名科技特派員是服務鄉村的科技“尖兵”,那么一個科技特派員團隊就是服務鄉村的“戰斗堡壘”,能夠實現引進一名專家,帶活一個團隊,形成一條產業。
在以長沙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安樂為主的團隊帶領下,積極開展蔬菜種植新技術、新設施應用,建立9個蔬菜生產“三新三高”試驗示范基地,輻射面積10000余畝,種植新品種35個,試種推廣畝產值最高3萬元以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種植戶收入翻了一番。
▲科技特派員王安樂(左)現場指導。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王華和王紅權合作開發“一稻三蝦”種養項目,學校專門安排1名博士、3名碩士常駐湖南風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探索形成了符合生產要求的種養技術并得到示范推廣,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稻田全年利用,今年水稻和蝦取得雙豐收,預計年產值超過800萬元。
▲科技特派員王紅權(中)現場指導。
“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即使不明確我是科技特派員,只要公司有需求,我還是一樣會來的。”2012年,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果樹系教授龍桂友作為科技特派員來到瀏陽市愚公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為了“專業顧問”,帶來了黃桃品種“錦繡”。從此,他與公司牽了手、結了緣,10多年來,盡管不再是市派科技特派員,仍堅持每月到公司指導。在他的助力下,公司黃桃種植產業從無到有,并由原來的單一水果采摘,發展到了科普體驗、特產銷售、水果觀光采摘一體化農業公司,產值由600多萬元增加到了1100多萬元,帶動就業崗位40多個。
▲科技特派員龍桂友(中)對村民開展培訓。
“高看一眼,厚愛一籌”,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理念,更是對科技特派員的“待客之道”。
長沙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負責牽頭抓總,科技、衛健部門負責推進實施,財政等部門負責綜合保障,區縣(市)負責兜底服務,出臺《長沙市鄉村振興產業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長沙市市派農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組織實施細則》等制度,細化派駐單位和特派員職責,健全科技人才激勵機制,明確全市常年選派農業科技特派員300名以上,推 進實施,財政等部門負責綜合保障,區縣(市)負責兜底服務,出臺《長沙市鄉村振興產業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長沙市市派農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組織實施細則》等制度,細化派駐單位和特派員職責,健全科技人才激勵機制,明確全市常年選派農業科技特派員300名以上,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
同時,每年對科技特派員工作進行專題研究部署,明確年度目標任務,按每人每年12530元的標準予以保障,每年對每個派駐單位安排科技項目經費10萬元,定期走訪慰問,有效激發科技特派員工作激情。